中国微企网
我国股票市场为何出现多“四炒”?怎样看待上市公司的存货过大风险?
发布日期: 2022-12-02 15:42:48 来源: 财报分析网

我国股票市场为何出现多“四炒”?

中国证券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由于社会文化、投资习惯、心理偏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小投资者偏爱听“消息”、重“题材”,市场上盲目炒新、狂热炒小、博傻炒差、频繁交易等现象盛行。这些恶习不但导致市场长期低迷,而且使投资者自身蒙受惨重损失,恶化了市场生态和投资文化,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

针对“四炒”行为,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大打击力度,完善制度建设,发展和建立具有理性投资理念的投资者队伍,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从投资者行为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上“四炒”行为出现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投资者通常过度相信自身的能力,对自身知识的准确性存在过度自信倾向,总是认为自身对股票的分析或研判能力要强于其他投资者。在过度自信的思想指导下,投资者就会从事非理性的投资活动,不惜成本地炒新股、炒小盘股、炒绩差股以及炒短线。

第二,投资者的过度反应。投资者受市场行情短期波动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追涨杀跌”、“买高卖低”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在市场不断下跌时卖出,市场不断上涨时买入。而且,在注重“消息”、听信“题材”、闻风炒作等现象盛行的市场氛围下,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又会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投资者跟随着进行相类似的交易,出现“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导致市场出现 “集体非理性”,反应在市场上就出现疯狂炒新、炒小、炒差与炒短的不良投资行为。

第三,投资者的暴富心态。中国股市是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个人投资者交易量占整个市场的85%以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开展的2011年度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显示,中低收入者占个人投资者的81.16%,其月收入在6000元之下。其中,39.17%的投资者月均收入为1000-3000元,38.37%月收入为3000-6000元。月收入上万者炒股兴趣不高,其中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投资者占5.48%,月收入1-3万元者占比仅为1.07%。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大众群体,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和不安全感,反映在投资行为上便是不喜欢价值投资,一夜暴富、赚快钱、以小搏大等赌博心态较为浓厚。

为倡导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改善市场生态和投资文化,要长短期措施相结合,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着手,标本兼治,坚决打击“四炒”行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从技术层面,要加大监管处置力度,对出现大额申报、高价申报或频繁虚假申报撤单等异常交易行为的账户,视情况采取盘中限制交易的措施。对在一段时期内频繁“炒作”、屡教不改的账户,应认定其为不合格投资人,可采取限制其多日交易的措施,并上报证监会查处,加大监管威慑,实现精确打击。此外,进一步加大交易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抑制“四炒”行为。

从制度层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工作。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逐步建立起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从抑制过度投机入手,反对赚快钱、赚大钱、“一夜暴富”的投资心态;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探索存量发行、储架发行,放松管制,尽可能放开发行节奏,实现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三是严格限制上市公司大额、高比例的送转行为,防止脱离基本面的题材炒作;四是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遏制市场恶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培育健康的投资文化;五是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决策机制,加大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夯实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蓝筹投资的市场基础;六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大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监管,发挥他们对价值投资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根治“四炒”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监管措施的逐渐生效、投资者结构的持续优化,价值投资的环境必将不断改善,投资者行为更趋理性,中国证券市场将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为广大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能力。

怎样看待上市公司的存货过大风险?

从存货大增的原因来看,一方面是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一方面是需求回落的因素所致。由于通货膨胀预期较高,在PPI和CPI指数一路攀升的形势下,价格上涨使得等量的存货价值有所提高。

同时,企业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更倾向于持有实物而不是货币。这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为了规避未来可能的原材料价格走高风险而主动增加原材料等的储备。但如此一来,一些企业因供求关系变化或未来产品淘汰而面临的风险急增。

从会计学理论来看,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特性决定了其流动性、安全性风险较高。会计方法需要对存货的风险进行核算反映。存货价值受市场价格波动或是实体毁损等影响而致使其不能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变现,从而按照历史成本反映的存货账面价值便与存货事实上的价值存在缺口。

通过会计处理来反映这种性质的价值缺口,可以有利于企业的资金流转,还可以督促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尽量减少存货价值损失。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便是解决之道。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之下时,由此形成的损失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价时,以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价值会形成虚资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所以,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公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上市公司一旦触发上述跌价准备条款,那么上市公司业绩将发生较大变动。所以,投资者应尽量回避存货过大且在未来可能进行产品淘汰的上市公司。

标签: 我国股票市 场出现多四炒 上市公司 存货过大风险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